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在黄石建市75周年之际,黄石市委宣传部、黄石市档案馆组织全市集中观看《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系列短视频。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迅速响应,将《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组织各班级集中观看学习,引导师生从黄石近现代“工业脊梁”的奋斗史诗中,深刻感悟“工匠精神”的传承脉络与“技能报国”的时代担当。此次活动旨在将档案的育人功能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根本任务深度融合,为培养扎根黄石、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强大的精神。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4级民航专业学生:
《珍档探秘》讲述的黄石工业西迁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缩影。1938年起,为保工业命脉,黄石大冶铁矿、华新水泥等企业,冲破日军封锁,携设备、技术人员向大后方转移。西迁路上,敌机轰炸、路途艰险,无数工人用血肉之躯护设备;后方重建时,缺物资、少技术,大家昼夜奋战,迅速恢复生产,为前线提供钢铁、水泥等关键物资,成抗战“输血线”。这段历史,藏着黄石的担当与坚韧。如今我们回望,更要传承这份精神,为发展注入力量!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4级密码技术班学生:
作为密码技术专业的学生,观看《珍档探秘》让我从档案的“保密性”与“传承性”中找到了专业共鸣。短视频中,1958年大冶钢厂的核心技术图纸因保密制度得以完整保存,而汉冶萍公司百年前的账目密码本,更让我联想到现代密码学中“数据完整性验证”的雏形。档案守护的是城市记忆,而密码技术守护的则是信息时代的“数字珍档”。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专业所学不仅是攻破技术难关的利刃,更是筑牢历史传承安全防线的基石。未来,我愿以密码为盾,为黄石工业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城市记忆的云端存储贡献技术力量,让历史与未来在安全中对话。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4级物联网专业学生:
当《珍档探秘》中20世纪50年代黄石港的航拍画面出现时,作为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我瞬间联想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蓝图。档案馆保存的工矿企业人事卷宗、城市规划图纸,不仅记录着黄石从“矿城”向“智造新城”的转型,更暗含着数据采集与系统整合的逻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所学不仅是代码与算法,更应服务于城市记忆的数字化保存。未来,我希望能用物联网技术为老工业基地注入新动能,让历史档案在云端“活”起来,续写黄石的新时代篇章。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5级广告设计艺术班学生:

《珍档探秘》镜头里,黄石工人用麻绳捆机床,在轰炸中徒步西行的画面,让我手中的纸笔骤然变沉。抗战时,这座“江南聚宝盆”未留完整设备予敌,工人携工具图纸,将工业火种埋入西南深山。无恒温车间,他们用棉袄裹精密零件,缺电力,便脚踩踏板驱动机床。这些凭技能立身的前辈,在破庙造枪炮,以手艺撑前线供给。这让我醒悟,高职实训台并非普通操作台,——昔日是保家卫国阵地,今为强园兴业基石。实训室的机床仍在运转,那轰鸣声里,藏着先辈传下的铁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