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黄石改革与发展》总第222期
(2025年第1期)
刊发了
黄石市档案馆馆长陆柱国
牵头撰写的文章
《从馆藏民国商会档案看现代商会组织重要作用》
《从馆藏民国商会档案看现代商会组织重要作用》
文/陆柱国 贾生良 朱玲
黄石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百年煤城,工业文明历史和商业历史悠久。作为近代工商社会团体,商会发挥着“联络商业,维持公益,研究商学,兴发实业,以冀同业之发达”的作用,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着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黄石市档案馆馆藏有完整的民国时期黄石港商会、石灰窑商会档案,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商会组织兴衰存废的历史脉络,也为如何做优做强做实当代商(协)会(以下统称商会)工作,使其成为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黄石港、石灰窑商会的基本情况
1.产生背景。我国近代商会产生于清末新政时期,1904年初,清政府颁行《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会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会,而于商务稍次之地,设立分会”。黄石地区随着“五大厂矿”的兴起,迎来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成为湖北省商务发达地区之一,黄石地方商会组织也应运而生。
2.设置情况。1906年,黄石港商业“十八帮”聚集成立了黄石港商会,下设18个同业公会。1933年,黄石港跃升为湖北省九大商埠之一。与此同时,伴随着汉冶萍铁厂、华记水泥厂、富华煤矿等厂矿企业的兴起和发展,石灰窑成为了重工业生产基地和燃料供应基地,也迎来了商业的繁荣。抗日战争时期,石灰窑商业受到沉重打击。黄石港商会于1945年恢复,石灰窑商会于1948年12月召开第一届选举大会。1949年,黄石港商会和石灰窑商会分别召开两镇代表联系会议和石灰窑粮食业同业紧急会议,共同筹集粮款支援解放军南下。1953年黄石市将黄石港、石灰窑两个工商联合并,成立黄石市工商联。
3.历史地位。黄石港商会和石灰窑商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较为规范,组织功能和活动范围较为广泛,在推动工商业发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对从基层商会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及城市化等方面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石港、石灰窑商会的历史作用
1.规范行业管理,推动工商业发展。《黄石港商会章程》明确商会是以图谋工商业之改良及对外贸易之发展,增进工商业公共之福利为宗旨。职权主要有筹议工商业之改良及开展、工商业之调处及公断等九项。职责法定、章程严明、登记备案、经费来源稳定是黄石地区商会重要的特征,保障了商会的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
(《湖北省大冶县黄石港商会章程》节选)
2.依托资源优势,助力社会公益事业。黄石港商会、石灰窑商会不仅关注自身发展,为黄石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表现为建设市政公共设施、募集慰劳抗战将士物资、资助筹建学校及工艺,募集粮食和寒衣等。如黄石港商会积极参与了大冶县石黄镇中心国民学校筹备和省立大冶职业学校校址择选,协助地方政府救济失学儿童、劝募儿童救济金,商讨解决镇电灯复明,续修太平塘、筹组特约剧队等事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会的社会公信力和竞争力,稳定了社会秩序,推进了黄石地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黄石港商会参与大冶县石黄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教育经费筹措事宜)
3.发挥职能作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黄石港商会、石灰窑商会除了积极推行物资管控、平抑物价外,还参与兴修水利、筹设军民合作站、抢修公路垫款等,是黄石地区现代化变革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如黄石港商会理事长刘益如于1946年6月,向大冶县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提交关于恢复大黄汽车路的提案,县临时参议会通过,并饬鄂南运输所设立黄石港车站以利交通。
黄石港、石灰窑商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政治引领好,确保商会方向正确。一是加强对商会的政治领导。积极推动商会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商会思想政治、组织体系、服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办会相统一,切实加强对黄石各级商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在各级商会发挥“把方向、议大事、促落实”作用,构建党建和商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发展局面。二是加强对商会的思想引领。积极开展商会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红色记忆——黄石党史故事》《英勇的红三军团》全网热播为契机,将红色教育、党性教育植入会员内心深处。优先做好商会新生代和新进会员的思想引领,坚持把“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专业优秀”作为商会新生代干部培养和新引进会员的评判标尺和首要标准。三是加强对商会的组织引导。深入开展“商会党建全覆盖攻坚行动”,拓展黄石各级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通过商会换届,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行业影响力的“引领性”人物、“标杆性”人才吸引进来,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落实商会负责人、党组织书记政治审核和日常监督机制,深入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积极探索创建“党建+载体”和“党建联合体”等新模式,构建集党建阵地、助企中心、治理平台、共富家园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商会党群服务矩阵。
(二)队伍建设好,促进商会做大做强。一是坚持“头雁效应”,选好商会会长。按照“有实力、有担当、有影响、愿奉献,有群众基础”的行业“翘楚”原则,选好行业商会会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吴少勋、何小鹏等在全行业、全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大咖”,担任行业商会会长或名誉会长,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商会会长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强做优企业,种好自家的“责任田”,成为行业的“示范田”。加强商会会长定期培训和考核,要把会长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养计划,系统纳入统战培训日程。探索实行会长轮值、专项工作报告、年度述职等制度,建立完善任期内会长调整退出机制。二是坚持“关键少数”,配强商会班子。坚持把好商会班子的关口,推选政治素养高、企业实力强、个人素质高、集体意识强、乐于奉献的企业家进入商会班子集体。坚持民主集中和集体决策的决策原则,坚持走职业化服务管理方式,发挥秘书处“操盘手”的作用,配齐配强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职位,坚持“实业与专业”相结合,把拥有实业人员和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共同引进;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把企业管理兼职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吸引加盟;坚持“本土与外地”相结合,把熟悉黄石市情的本地优秀人才和外地精英管理人士结合使用。三是坚持“满天星光”,做大商会队伍。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实商会队伍建设。围绕实体经济、制造业,建好规上企业行业商会;围绕“铜精深加工”“光电子信息”等十条产业链,建好产业链行业商会;围绕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黄石未来科技城等科技前沿、未来产业阵地,创建行业商会,把更多行业专家、领军人物纳入商会组织,把商会打造成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围绕经济发达地区,做好异地商会建设,支持在各大中城市建立黄石商会,逐步实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全覆盖。
(三)服务发展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凸显招商引资引智优势。发挥驻外商会“窗口”作用,深度宣传推介黄石,吸引更多有实力企业来黄石投资置业。发挥驻外商会“两地熟”优势,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外地考察学习,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拓宽会员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支持黄石楚商出访考察、布局海外。利用驻外商会“人脉”资源,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黄召开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库”力量。二是发挥政商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商会在政商、商商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经济快速发展。搭建“政企”桥梁,鼓励商会代表列席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贡献商会力量;搭建“银企”桥梁,引导商会对接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搭建商会与商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形成链式发展,帮助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搭建企业与海外机构之间“桥梁”,帮助黄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彰显商会社会事业责任。引导商会秉持“团结互助、共谋发展、回馈社会”的办会理念,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支持参与黄石地方建设。通过办惠民好事实事,持续擦亮黄石商会公益品牌。主动联络在外商界名人,引导厚植“桑梓情怀”,鼓励参与“万家民企助就业”“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助力黄石公益事业发展。尝试成立公益基金或互助基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和会员之间互帮互助。
(四)自身规范好,实现商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商会规范建设。积极制定行业标准、行规行约,规范行业和会员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定期开展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调解行业纠纷,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完善主管部门对协会商会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清理常年不开展工作、长期不发挥作用的“僵尸”商会,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商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开展会员企业信用评价,积极培育诚信商会品牌。二是强化商会品牌建设。聚焦以“黄石楚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5A级社会组织为样板,着力把“黄石楚商会”打造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商会的示范样板,以此推动黄石商会品牌化建设。通过召开楚商大会、行业合作峰会、全国异地黄石商会建设与发展现场会等,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黄石楚商会”品牌经验,以点带面,推动黄石异地商会、黄石产业链商会、黄石新型组织商会的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助力黄石更多商会组织打造成为全省、全国品牌。三是强化商会清廉建设。坚持把清廉建设作为商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带头引导企业、会员与政府保持“亲清”关系,促进商会、政府形成合力。注重商会清廉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构建“诚信经营、清廉从企”的清廉文化氛围,共同建设“遵规守纪、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市场文化,努力创建一批黄石品牌的清廉企业、清廉商会。(作者单位:黄石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