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档案记忆》刊发:《吴邦国与黄石》

发布时间:2024-11-20  来源:本站   


近日

《档案记忆》总第391期(2024年第11期)

刊发了

黄石市档案馆汪洋撰写的文章

《吴邦国与黄石》


吴邦国与黄石

文/汪洋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8日4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5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不久的吴邦国就来到黄石调研视察工作。黄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保存着吴邦国在黄石期间的影像资料及重要讲话。这些图片和文字的背后,是这位国家领导人对黄石深切的关心,也汇聚了他对经济工作的深刻思考。

1995年4月8日,吴邦国(前排左5)一行视察黄石合影。黄石市档案馆藏

谈产业结构:重的太重,轻的太轻

1995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到黄石视察工作。在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徐鹏航、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的随同和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副省长孟庆平的陪同下,深入到大冶钢厂、一炼钢分厂、170无缝钢管厂、华新水泥厂、美尔雅集团、康赛服装厂等地视察。每到一处吴邦国都仔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大冶钢厂的产品展销室看到陈列的产品,他感慨到:“毛主席1953年、1958年两次来黄石视察,来这个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厂,确实有值得之处。这个钢厂能生产出1800多个规格的8个名、特、优产品非常厉害啊。”在美尔雅集团,吴邦国参观了西服生产流水线和成品,详细询问了黄石市领导和集团负责人,“这些西服年产多少套?销售到哪些地方?面料和辅料从何而来?”当得知该厂各样服装大多数都是自己设计,产品80%出口,并有自己的面料生产基地时,吴邦国高兴地说:“这是多了不起的企业啊。”

市领导向吴邦国介绍了黄石市的经济基本情况。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把黄石作为投资建设的重点。黄石相继新建、扩建了一批大中型原材料工业企业:全国六大铜基地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全国十个特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十大特殊钢厂之一的大冶钢厂、曾有“远东第一”称号的华新水泥厂,从而奠定了黄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黄石已经形成以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冶金、建材、能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拥有年产100万吨钢铁、6万吨铜、300万吨水泥、400万吨铁矿石、200万吨煤的生产能力。全市工业企业900多家,黄石服装工业异军突起,全国服装业唯一的金牌产品康赛T恤衫,全国唯一金奖。美尔雅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服,占全国每年向日本出口西服总量的40%。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轻工、化工、食品企业没有特色产品,仅自给自足甚至是亏损状态。吴邦国听完介绍后,说:“黄石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资源型和原材料型,重的太重,轻的太轻,这是我对黄石的总印象。”

谈老工业基地:抓住机遇,结构调整

在谈到黄石老工业基地发展时,吴邦国强调,黄石抓住机遇,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努力搞活国有企业,可能老工业基地因此而得到发展,如果错过这个机遇,老工业基地的矛盾更加尖锐。

市委、市政府在海观山召开会议,介绍了黄石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等基本市情,汇报了近几年黄石市围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做的努力,并反映了黄石老工业基地改造面临的困难情况。

1995年4月8日,吴邦国视察炼钢车间。黄石市档案馆藏

吴邦国肯定了黄石近几年工作成绩,他指出黄石基础比较好,有比较好的企业,又有比较好的产品,现在黄石就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利用好这个条件和机遇,黄石就会有着很大的发展后劲,这个机遇包括湖北新的“一二三”(指武钢1米7载机生产的1000万吨钢、二汽的100万辆汽车和1500亿元的三峡工程)。“一二三”这个大机遇为黄石创造了新的条件,黄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要摆在这个大环境里,人才、资金、资源、原材料才会转动起来,流动起来。一千万吨钢是数量,还有品种、结构,延伸加工等;各种汽车是100万辆,包括轿车、卡车、各种车子;三峡工程一千五百亿元投资,都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他还举例说道:“光三峡工程1500个亿的投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