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在黄石建市75周年之际,黄石市委宣传部、黄石市档案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集中观看《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系列短视频。
全市教育系统迅速响应,主动将《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纳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并组织教职工开展集中观看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从黄石近现代奋斗史诗中深刻感悟家国情怀、工业精神与红色基因,旨在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紧密结合,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行政党支部党员教师:
看了《珍档探秘》记录的关于张之洞湖北新政与黄石工业发展的片段后,我深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开拓精神所震撼。张之洞以超凡远见在湖北推行新政,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为黄石地区工业兴起奠定坚实基础。黄石依托丰富矿产资源,逐渐发展成重要工矿基地,这条工业化之路的起点正源自张之洞的开拓实践。
短视频生动展现了新政如何将政策设计与地方优势完美结合,通过官督商办等创新模式,成功启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张之洞的革新精神和实干理念,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转型,更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树立了光辉典范,其影响延续至今。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行政党支部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艺术服务部党支部党员教师:
《珍档探秘》短视频堪称一堂生动的城市历史启蒙课,它让我们系统地、直观地触摸到黄石从工业摇篮到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脉搏。屏幕上泛黄的图纸、铿锵的誓言、火热的生产场景,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可感可知的鲜活故事。它们生动诠释了“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唯有深刻铭记这座英雄城市艰苦卓绝的“来时路”,我们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当下,更坚定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行”。
作为艺术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使命。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艺术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我们将自觉地把从“珍档”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和鲜活素材,创造性地融入今后的教学创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笔触描绘黄石的历史之美、发展之变、时代之进,让红色基因、工业文脉在美的熏陶中代代相传。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艺术服务部党支部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艺术高考部党支部党员教师:
观看《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城市文化之旅。这些珍贵档案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黄石75年发展的历史大门,让我们得以回顾那些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短视频中所展现的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辉映,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档案承载历史,历史启迪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以史为鉴,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黄石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让这座城市的荣光永远闪耀。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艺术高考部党支部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幼教部党支部党员教师:
观看《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让我深受触动。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城市记忆的生动再现。通过一页页珍贵档案、一段段尘封往事,我深切感受到黄石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几代人的奋斗荣光。该短视频制作精良、叙事动人,以新颖的形式让红色历史和城市发展故事“活”了起来,既增强了文化自信,也激发了我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这是一堂深入人心、润物无声的“大思政课”。作为党员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传承黄石敢为人先、务实担当的品格,将这种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助力黄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幼教部党支部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观看了《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其中关于抗战时期工矿内迁的珍贵记录,给我带来了深刻的震撼与启迪。短视频生动揭示,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工业命脉与经济生存权的伟大战略迁徙。黄石地区工矿力量冒着炮火西迁的壮阔史诗,正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鲜活注脚。《珍档探秘》呈现的档案史料,让我真切感受到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镜头下,政府、企业与民众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凝聚成拳,展开了争分夺秒的“工业长征”。这场迁徙保护的不仅是机器设备,更是国家复兴的星星之火,这深刻揭示了抗战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前方与后方同为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这段由档案唤醒的历史启示我们,强大的工业基础是国家安全之盾,而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它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黄石市特殊教育学校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珍档探秘》讲述的关于黄石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万四千元”捐款与五千儿女参军报国的记述深深打动了我。这部短视频将这些尘封的档案转化为鲜活的影像,让我真切感受到一座新生城市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壮丽史诗。《珍档探秘》揭示的细节尤为动人:建市仅四个月的黄石,在百废待兴之际,从职工家属王雪儿捐出珍藏的银镯,到全市合力捐献战斗机,这份“慷慨解囊”背后,是人民最纯粹、最炽热的家国情怀。这堂由档案讲述的历史课,深刻照见了黄石城市基因中从一开始就刻下的爱国、奉献与担当。它启示我们,这种源自历史深处的力量,必将引领黄石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黄石市第三中学教师:
黄石,一座“点石成金”的城市。观看《珍档探秘》系列短视频,对身为教师的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经历。从矿冶文明的起源,到近代工业的起步,再到新时代的转型,黄石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这些档案承载的不仅是城市记忆,更是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在教学中,我会将其中的故事融入课堂,结合之前学校组织讲解的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精神在黄石发展中的体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先辈精神,为黄石未来贡献力量。

黄石市第三中学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市第三中学教师:
《珍档探秘》让我深入了解黄石的发展脉络。大冶钢厂、华新水泥等企业的档案,记录着黄石的工业辉煌;面对资源枯竭的转型档案,则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勇气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引方向。作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借助这些珍贵档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让他们从黄石发展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拼搏奋进。
黄石市第五中学教师 董鹏:
《珍档探秘》以档案为钥,开启了这座城市尘封的记忆。黄石并非凭空而起的工业新城,它的根脉深植于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之中。短视频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没有将工业与传统割裂,反而清晰地勾勒出从铜绿山古矿冶到近代钢铁摇篮的历史延续性。黄石建市的过程,实则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缩影。档案中记载的每一个决策、每一张规划图,都见证着这座传统矿冶城市如何在新中国的蓝图中蜕变为现代化工业重镇。特别令人触动的是,短视频不仅展现宏大的历史叙事,更通过一份份工人档案、建设照片,让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从历史背景中走向前台,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黄石的工业脊梁。
观看此短视频,我深刻感受到黄石的城市品格——既有青铜的古朴厚重,又有钢铁的坚韧刚强。这种双重特质,使黄石在中华文明谱系中占据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位置。

黄石市第五中学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市第五中学教师 谯铃:
《珍档探秘》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让冷冰冰的档案材料焕发出温暖的人文光辉。黄石不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教科书中的“工业重镇”,而是通过一页页发黄的文档、一幅幅黑白照片,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短视频巧妙地将城市发展史分解为无数个普通人的故事——第一批矿工的手记、建市初期规划者的蓝图、钢铁厂工人的家书……这些细微的历史碎片经过精心拼凑,呈现出黄石从长江南畔小城到工业重镇的蜕变历程。特别是看到黄石城市格局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拉开,不禁感叹规划者的远见与建设者的付出。
七十五年建市历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却凝聚了几代人的奋斗与梦想。《珍档探秘》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不仅存在于宏大的叙事中,更藏在每一份档案、每一个平凡人生的选择里。这种从微观视角解读历史的方法,让黄石的历史变得亲切而鲜活,令人观后回味无穷。
黄石市第六中学党政办副主任 朱莉:
观看《珍档探秘》张之洞主导的湖北新政与黄石工商业兴起的往事令人震撼。1894年那道奏折背后,是先辈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实业救国担当——汉阳铁厂用大冶铁矿石铸出的钢铁,化作抵御外侮的枪炮军舰,更点燃了黄石工业化的火种。从大冶铁矿的机器轰鸣,到大冶铁路的铁轨延伸,再到黄石港商会“十八帮”的商业繁荣,新政如东风拂过,让这座“因矿而兴”的城市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近代工商业的蜕变。3000年矿冶史的积淀,在新政推动下迸发新生,汉冶萍公司的崛起更让黄石成为中国重工业的“活化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开放与实干是城市进步的密码。如今的黄石,依然延续着先辈的开拓精神,这份荣光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黄石市第六中学集中观看《珍档探秘》
黄石市第六中学教科处副主任 方菁:
《珍档探秘》第三集黄石五大厂矿的崛起与革命星火的交融令人心潮澎湃。大冶钢铁厂铸起“钢铁摇篮”根基,华新水泥厂的“宝塔牌”水泥斩获国际金奖,源华、利华煤矿的创新实践(如中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还有大冶电厂点亮的工业之光,共同构筑起黄石坚实的工业骨架。更动人的是工业与革命的交响:林育英建立首个党组织,贺龙在此整军奔赴南昌起义,彭德怀组建红三军团……产业工人的觉醒与奋斗,让这片土地既是工业重镇,更是革命热土。五大厂矿不仅奠定了黄石的城市根基,更孕育了“实业救国、革命兴邦”的精神基因,这份荣光值得永远铭记与传承。
黄石市第六中学高二年级主任 陈伟:
《珍档探秘》第十集毛主席两次视察黄石的珍贵往事令人心潮激荡。1953年“骑毛驴也要去看看”的执着,1958年手持铁矿石的关切,定格成黄石工业史上最温暖的记忆。那句“把厂办大办好”的嘱托,化作“特钢长子”的崛起密码,让大冶钢厂五年间跃为年产40万吨的大型企业。“一五”“二五”期间,黄石承接156项目荣光,大冶有色、铁矿等项目拔地而起,工业总产值28倍的增长,“黄老二”的美誉,印证着“工业粮仓”的硬核实力。从铜绿山千年炉火到新时代转型,工业精神始终是这座城的根与魂。领袖的关怀如灯塔,照亮了黄石从沿江小镇到工业新城的蜕变,更指引着它在转型升级中续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