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铁柱在黄石
史正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黄石日报记者徐士安采访体育新闻时,许多体育界人士要我们将穆铁柱在黄石的趣闻报道一下。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同志的口中获得许多穆铁柱在黄石期间的趣事。
1970年5月的一天中午,一列从武汉开来的客车在黄石终点站刚一停稳,就有一位约摸2米多高、铁塔似的汉子从车上走了下来。这个人穿的是学生装,肩上挎了一个花格子土布包袱,手上还提了个黄布包,脚上的黑布鞋像两只小船,这个人就是穆铁柱。
与穆铁柱一起下车的还有当时“八一”队的男篮教练余邦基。他就把到车站来迎接他们的黄石男篮联队的队员,一一向穆铁柱作了个介绍。介绍到大冶钢厂工程师张仁吒时,余邦基就指着张仁吒说:“这就是我在北京对你讲过的黄石男篮的神投手张仁吒。以后,张工不仅要教你打篮球,还要帮你学文化。”穆铁柱就微笑着弯腰与张仁吒握手,那弯下腰的样子,就像一把硕大的弓,其实张工也算是个高个子。张工后来说,一握上他那厚实有力的手,我就感到这穆铁柱真是个打球的料!
实际上,穆铁柱有2.16米高,体重300多斤,所以他到黄石的当天,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到那里去找他睡觉的床呢?当天不少人到处给他找床,都没有找到适合他睡觉的床。当天的晚上,他只是大半截身子躺在床上,两条腿就搁在凳子上,就这样对付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市体委的人就请木匠专门为他做了一张特大号的木床。为了结实,还在那个床的中间加了两个床脚。除此之外,为他准备的其它东西,秋衣、球裤、球鞋、蚊帐啊,等等,全部都是特制的,都是特大号的。夏天到了,竹器社的工人又专门为他做了一张又宽又长的六条腿的竹床。穆铁柱往上一躺,六腿竹床还是被他压得“吱吱格格”直响。不过,穆铁柱本人除了打球,在生活方面,他从未提出过什么特殊要求,不打球的时候,他仍然穿他从山东带来的那双黑布鞋。他舍不得丢掉,他说那是他妈妈一针一线给他做的。有一次,在黄石男篮联队的集体宿舍里,一位队员搞笑,穿上他的那双大布鞋,在宿舍里拖了一圈,逗得全体队员捧腹大笑。
黄石篮球联队来了一个巨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黄石,大家都议论纷纷。四天后,大家听说这个巨人将在市体育馆的一场篮球赛上亮相,就纷纷赶来观战。其实当时的穆铁柱个子虽高,但他不会打球,也是第一次参加篮球赛,所以那场球赛就不怎么精彩。但是体育馆两边的看台上,还挤满了人,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当时,穆铁柱打的是中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把大家引得哄堂大笑。这是穆铁柱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篮球比赛。比赛开始后,一名队员抢到篮板球,忙给站在前场的穆铁柱传去了一个胸前球,穆铁柱赶忙伸出两只大手来接,但是他动作迟缓,也没有掌握到窍门,那个篮球就眼睁睁地从他的两手中间擦了过去。接着“啪”的一声,正好打在他的肚皮上,惹得满场观众大笑不止。他呢,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又一丝不苟“两点一线”地在赛场上奔跑起来。比赛中,他虽然没有一次犯规,但“走步”、“三秒”等技术性的违例却屡屡发生。不过,他借着高大的身材优势,还是先后往篮框里“装”进了四个球。每进一个球,观众都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就是穆铁柱在他篮球生涯当中的第一场比赛,恐怕现在还有很多黄石人记得当时的情景。
尽管当时穆铁柱还不是很会打球,但这么一个高个子、打球的料,怎么搞到黄石的篮球联队来了呢?当时大家都非常不解,恐怕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事实上,穆铁柱打篮球并不顺利,也可以说十分坎坷吧。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四处流浪,但是他的身体却长得快。16岁的时候,他的身高就达到了2米。1968年,山东省体委在东明县选拔体育人才时,就在集市上发现了一个卖鸡的小伙子,他的“海拔”特别突出,他就是穆铁柱。之后,作为体育专项人才,他被推荐到了山东省体委。但去了没过几天,他就被退回到了东明县体委。理由是他没有受过正规的体育训练,无法代表省篮球队出战。国家体委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就用了20个篮球的代价,从东明县体委换得了穆铁柱。初到国家体委,穆铁柱只是跟随一位田径教练练身体,半年之中没有摸一下篮球。他人生出现又一个拐点,这就要说到余邦基。余邦基当过黄石市的体委主任,他为了提高黄石的篮球水平,想成立篮球队,就想借助国家体委的帮助。
1948年起,余邦基先后在东北军区八一男篮效力,并获得全国冠军。1959年任八一男篮教练,率队多次获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及第一、二、三、四届全运会冠军。1962年曾击败苏联冠军苏军队。1977-1978年任武汉军区体工队队长,率队连续两次获得全国联赛冠军。
1970年5月的一天,余邦基去国家体委办事,惊喜地看到高大的穆铁柱在操场跑步,不禁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打篮球的好苗子吗?”他就找国家体委的同事了解穆铁柱的情况。但是,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穆铁柱只是一个笨笨的“傻大个”,百米赛跑,还跑不过一个8岁的孩子,所以国家体委就不打算把穆铁柱留在他们那里。这就正好给了余邦基一个机会,他就把这个“傻大个”带回了黄石。
余邦基为什么要把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穆铁柱弄来黄石呢?我猜想,他可能是看到了穆铁柱优越的先天条件,手大、脚大,身材高大。比如说,一般人要用一只手把一个篮球从地上抓起来,是做不到的,但穆铁柱却毫不费力。他轻轻一抓,那个篮球就像铁块碰到磁铁一样,被他牢牢地抓了起来。至于说篮球技艺,谁也不是一开始就很了不起,都要靠自己慢慢地去掌握。后来,事实证明了余邦基比一些人高明。穆铁柱来到黄石后,对篮球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床,先在体育场跑上两三千米练耐力,然后练习投篮,早晨投两组,下午投三组,每组一百次。练的过程中,他还牢记教练为他制定的训练方案:重点技术,步伐要灵活多变;手上功夫要过硬;不仅篮下能投,近距离、中距离也能投。对于单调的投篮训练,有的队员见教练不在场时,往往随便扔几个球了事,穆铁柱却从不马虎。有一次,打练习比赛,一名队友不小心把他撞倒在地,膝盖碰破出血,疼得他直掉眼泪。结果,他一拍大腿,继续上场。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他接球、交叉步、移动投篮等动作,都做得有板有眼,投篮的命中率达到了85%左右。
1970年7月初,应兄弟地区邀请,黄石男篮联队前去切磋球艺,穆铁柱首次随队出征。一开始,双方打得难分难解。接着,穆铁柱以身高的优势在前场频频得手,双方比分渐渐拉开。对方见势不妙,急忙派两名主力夹击穆铁柱,结果使黄石队的其他队员有机可乘,多次空位投篮得分。上半场比赛结束时,黄石队以超出30多分的优势遥遥领先。下半场对手改变战术,加强攻势,再加上当地裁判偏判,黄石队四名主力接连被罚下场,主力只剩下穆铁柱一个人,最后黄石队反以一分之差失利。初次出征就失利,穆铁柱难过得哭了起来。领队表扬他说:“铁柱有集体荣誉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运动员,这是最可贵的品质。”
这一年深秋的一天晚上,黄石男篮联队与武汉军区一个军级单位的篮球队在武汉体育馆进行了一场龙争虎斗。对方作风硬朗,投球准,是军区数一数二的强队。战幕拉开后,该队咄咄逼人,一下子就得了十几分。穆铁柱很不适应这种战术,在球场上有点慌,投篮不够准确,教练及时叫停,面授机宜。他再次上场时,就沉稳多了。他巧妙地在篮下虚晃几枪,然后连连命中。下半场时,对方被迫改打联防战术,着力保护篮下。穆铁柱则随机应变,中投频频告成,使对方防不胜防。在这场球赛中,穆铁柱初露锋芒,一人投进了二十几个球,结果黄石队以较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从这以后,黄石男篮联队便与省内不少地市的篮球队进行过较量,且屡战屡捷,其中穆铁柱立下了汗马功劳。刚开始,黄石联队出省去比赛,对方都不怎么待见。有一次去上海打比赛,上海队听说是黄石联队,就不怎么愿意比赛,仅安排在一个破旧的场地赛。结果,他们没想到黄石队赢了。这样,上海队的一名负责人就请求黄石队留下来,想多赛几场。黄石队故意说没有时间留下来。那位负责人就说:“只要你们留在这里比赛,费用全部由我们出。”后来,黄石队跟上海队在虹桥体育馆接连比赛了好几场。接下来又到杭州、常州、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打比赛,几乎是横扫对手。
黄石男篮联队还与湖北、江西、天津、河南等一些省级球队交过手,而且时有胜绩,这些省队就不得不对黄石男篮联队刮目相看。除了与高水平的省级球队交手外,黄石篮球队也与河北、浙江、湖南、内蒙古等省市专业队和福州部队、武汉部队的高级别球队进行过比赛。通过这些比赛,黄石篮球队已名扬全国。这是黄石篮球运动的全盛时期。
穆铁柱在黄石期间,也经常到各厂矿企业进行比赛和表演,去得最多的是大冶钢厂。那里的许多车间,乃至单身宿舍,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在那里结交了许多球迷和朋友,其中有厂里的领导、机关干部、职工医院的医生,更多的是车间的工人。只要穆铁柱一来,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很快围拢来,递烟,倒茶,忙个不停。久而久之,穆铁柱对冶钢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憧憬着以后不打球了,能在钢厂里当个工人。有一次,他对自己的教练、冶钢工程师张仁吒说:“张师傅,要能来钢厂当个工人该多好啊!”张工笑着说:“你要是真的能来,那我们冶钢的篮球队就是市里的绝对冠军了。”穆铁柱迫不及待的问道:“我来做什么呢?”听那口气,好像马上就想分配工作了。张工一本正经地说:“凭你的身材和力气,当搬运工最合适。”穆铁柱连声说:“不,不,我个子高将来当电工最合适,装电灯不用架梯子。”一句话逗得在场的人都大笑了起来。
穆铁柱和恩师郑世瑞
在那段日子里,穆铁柱是风靡黄石的传奇人物。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黄石男篮联队有个巨人。当时黄石的文化体育活动非常贫乏,只要听说晚上有篮球比赛,市民都争先恐后赶来看比赛。每次比赛,下午4时球场内就坐满了观众。教练郑世瑞说:“黄石人都知道有个穆铁柱,就连爹爹婆婆都赶来看他的比赛,穆铁柱当时是黄石最红的明星了。”只要他一站到球场上,观众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呼喊声“穆铁柱!”“穆铁柱!”要是他投进了球,整个球场更是掌声雷动。球赛一结束,人们又会蜂拥而上,跟他握手。握不上手的,哪怕摸一下他的身体也感到高兴。从这里可以看出,穆铁柱在黄石的时候,确实给黄石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但是,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1971年秋天,穆铁柱回山东老家探亲,他在路过济南的时候,未料被济南部队篮球队发现并看中,而且留下了穆铁柱。黄石体委知道后,市体委主任胡焕明心里很不舒服,他让郑世瑞赶紧去济南要人。郑世瑞赶到济南,也找到了穆铁柱,但是考虑到穆铁柱需要更高的发展平台,黄石体委虽然心中有万千个不舍,还是含泪忍痛割爱。当年,穆铁柱参军入伍,并为济南部队篮球队夺得全军冠军和全国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被选送到“八一”队和国家队,并带领国家队屡获佳绩。1978年,穆铁柱随队征战亚运会,并获得第一个亚运会冠军,1979-1983年获得了亚锦赛的三连冠。
黄石是穆铁柱步入篮坛的起点,尽管他后来离开了黄石,走向全国,冲向世界,为我国男篮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黄石这个培养了他的摇篮,始终没有忘记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黄石教练和队友。1986年春节期间,他曾与他的爱人、女儿一道,回黄石看望他原来的队友和朋友。黄石人也始终没有忘记穆铁柱,经常回忆起他在黄石的故事,一直念叨着他在黄石期间给黄石人带来的欢声与笑语。
作者简介
1945年出生,河南光山人,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66年分配到大冶钢厂无缝钢管厂。1982年元月调冶钢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先后担任新闻科副科长、科长。1984年底任《冶钢报》副总编、1987年7月任总编。1991年调至冶钢电视台任总编,2000年退休。
来源:《黄石口述史》(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