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黄石党史故事》第三十八集:英雄的名字镌刻在异乡

发布时间:2023-11-04  来源:本站   


由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制作的

《红色记忆——黄石党史故事》第三十八集

于11月4日在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

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牺牲的黄石籍革命烈士黄骅、胡特庸的故事

以及以这两位烈士命名的黄骅市、胡特庸镇名字的由来

英雄的名字镌刻在异乡:

黄石阳新人黄骅出生于1911年,曾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1943年拟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时被叛徒杀害。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战争时期,黄骅受党组织派遣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方针,频频出击,打了很多胜仗,深受群众拥护。但是这种威信却受到其顶头上司邢仁甫的嫉恨,邢仁甫因不满上级任命黄骅接替他司令员的职务,密谋实施毒计杀害黄骅。1943年6月30日,黄骅到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会议。期间,土匪出身的时任军区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受邢仁甫指使,闯进会议室,射杀多位同志。黄骅首当其冲。在这次惨案中,黄骅等八名同志壮烈牺牲,四名同志身负重伤。黄骅没有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惨遭叛徒邢仁甫行刺,年仅32岁。噩耗传开,军民悲痛万分。1945年,为纪念黄骅,经中共山东分局同意,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1989年7月,撤销黄骅县,设立黄骅市。

黄石大冶人胡特庸出生于1912年,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委员、盐东县委书记兼纵队政委。

1938年1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鄂东南的“项家山惨案”。原本要参会的胡特庸因有其他工作晚到了半日,逃过一劫。从那之后,家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而此后的四、五十年里,家人一直以为他在“项家山惨案”中遇难了。胡特庸脱险后,奔赴皖南参加抗日工作,后又到苏北,在江苏盐城地区坚持了八年斗争,为盐城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48年5月,国民党黄百韬部沿着串场河东线,向盐城、盐东、射阳等地进犯,进行“扫荡”。当得知敌人将于5月26日下午全部向盐城方向撤走,胡特庸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下一阶段反“扫荡”工作。不料敌人竟化妆成我军骗取了信任,在胡特庸渡河时,开枪击杀了胡特庸。1948年6月22日,盐东县委在南洋区新丰乡召开追悼会,并决定将永丰区更名为特庸区,以示纪念。

黄石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30万黄石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黄骅、胡特庸为代表的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了永恒的丰碑,这些先烈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战火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的名字写在祖国的山河,刻进城市的街巷,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名字所蕴藏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着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