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黄石非遗档案

黄石非遗档案

《黄石非遗档案:指尖与传承的千年对话》第一集:《非遗档案 大冶刺绣》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黄石市档案馆   

编者按:

在时间的河流里,那些传承千年的技艺与仪式,承载着一方水土最深厚的情感与记忆。它们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鲜活的城市文化档案。

作为地方档案文化的守护者,黄石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不仅珍藏文字记录,更致力于存续这些“活态”的文化记忆。即日起,我馆推出《黄石非遗档案:指尖与传承的千年对话》系列短视频,从档案视角建立黄石非遗的动态基因库。今日推出《黄石非遗档案:指尖与传承的千年对话》第一集:《非遗档案  大冶刺绣》。

非遗档案  大冶刺绣 


荆楚有好物,请听档案说。

大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灿烂。今天解读的档案是一幅刺绣作品----《星云之梦》,它是“大冶刺绣”省级代表传承人---刘小红的代表作。2016年,该作品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2018年,《星云之梦》获评第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刺绣,又称“针绣”。大冶刺绣,是大冶地区流传千年的传统民间技艺,它以剪纸花样为绣稿,贴于绣面,采用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钉线绣,绣制纹样,针法风格多变,表现力丰富,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013年,“大冶刺绣”被批准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冶刺绣,绣工精巧细腻,图案工整娟秀,且题材丰富、瑰丽多姿。走进大冶刺绣艺术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刺绣作品,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每一件作品都巧妙融合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美学,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年来,大冶刺绣艺术馆有百余件作品分别在全国、湖北省各类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银、铜等奖项。

为推动“指尖技艺”织就“指尖经济”,在大冶市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大冶刺绣馆开办了手工技能培训学校,先后培养“小红绣娘”1万余名,带动300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还多次参加全国各地非遗展览、展演活动,还被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邀请参加文化交流。

大冶刺绣用最传统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坚韧的工匠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枚从历代绣娘手中传递下来的“绣花针”,正穿越时空,以更加多元化地呈现出自身的魅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黄石市档案馆

大冶市档案馆

共青团大冶市委

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