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档案故事

档案故事

【实务论坛】让法治思想成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心中的灯塔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本站   

让法治思想成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心中的灯塔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修订和公布是“前半篇文章”,学习、宣传和执行是“后半篇文章”。作为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应当掌握和运用好《实施条例》,深度思考和探寻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学习贯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档案工作的生动实践,促进《实施条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提高站位、提升认识,准确把握《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

《实施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继2020年《档案法》修订公布后档案法治建设又一新的重要里程碑,是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实施条例》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成果。《实施条例》将党管档案理念、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等思想精髓贯穿始终,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利于机构改革后充分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更好地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

(二)《实施条例》的制定出台是全面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档案法》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实施条例》制定了适应新环境新技术下档案工作的行为准则、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治理体系的系统创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行动指南,以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专业性和扎实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条例》的制定出台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档案全流程管理,提升依法管档治档水平的重要抓手。《实施条例》反映了最新的法律精神和档案实践诉求,法律位阶得以提升,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它如灯塔般引导档案工作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用权、依法履职的工作作风,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引领档案法治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切实掌握《实施条例》的主要特点

《实施条例》是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部重要档案法规。作为与《档案法》配套的主干法规,《实施条例》是对新《档案法》的解释与细化,更具操作性。《实施条例》注重与档案开放审核、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政府信息公开等其他法律法规有效衔接及成熟实践经验的融合与吸纳,是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继承与创新。

(一)《实施条例》兼具政治性和专业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体现,是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坚持“档案工作姓党”原则,把牢政治方向,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档案资源齐全收集、安全保管以及利用公布、档案数据资源建设等规范,加强监督检查相关措施,明确细化法律责任,为档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驾护航。

(二)《实施条例》兼具继承性和创新性。《实施条例》保留了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关于永久保管档案分级管理、档案机构及职责、档案移交进馆等部分内容,体现了档案法治一脉相承思想。新增“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两个专章,对新时代档案工作实践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举措。明确档案归档职责、缩短档案开放封闭期、明晰档案开放主体权责、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档案执法刚性等,促进档案工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三)《实施条例》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实施条例》以前瞻视野引领档案事业发展方向,构建更加健全的档案治理体系、更加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更加稳固的档案安全体系和更加开放的档案利用体系,以现实眼光兼顾档案事业发展当下需求。面对从传统载体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实施条例》提出了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等条款。基于档案工作的水平差异及实际困境,提出鼓励性条款,如“国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等,体现了超前谋划,兼顾“未来”和“既有”原则。

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践行《实施条例》上争当标兵

《档案法》是“指南针”,《实施条例》是“压舱石”,推动《档案法》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落地。档案部门应当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破除思想之冰,不断提升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数字赋能意识等,及时适应由纸质到信息化时代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转变,打破业务、数据、技术桎梏,争做《实施条例》学思践悟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一)提升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档案工作政治方向,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档案事业和肩负的档案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奋力谱写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一是围绕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突出“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原则、依法治理的要求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档案收集、保管、宣传、利用、编研等方面,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三是构建完备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细化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执行责任,强化监督监察工作的相关规定。优化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将其纳入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考评和履职尽责绩效考核内容,深耕细作“责任田”,激发档案工作内在动能,织密织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档案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和档案业务部门专业优势,加强局馆协同,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合作机制,实现“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提高服务意识。准确把握档案工作服务宗旨,切实将档案收齐管好用活,让档案事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一是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拓宽档案资源的征集和接收渠道,推进“两类档案”、突发事件档案、红色档案、“三重一特”档案、民生档案、新型档案数字资源等建设,构建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档案利用提供源头活水;坚持政治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原则,加速度推进馆藏存量档案的开放审核工作,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档案开放审核,提高开放审核质效。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打破档案利用服务壁垒,依法有序开放馆藏档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档案利用需求。二是优化民生档案服务。例如黄石市档案馆始终坚持站在利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建档、管档和用档为民。以民生档案利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民生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进馆,建立覆盖全域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创新开展武汉都市圈及省内外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协同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馆际互通、高效便捷”的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实现民生档案利用服务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三是强化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黄石市档案馆立足馆藏档案和工作实际,开创性地开展档案服务中心大局工作。全面记录好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着力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新格局。全面做好重大活动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业务跟踪指导,提升档案治理效能。全面做好有价值的档案资政参考服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襄政的作用。深挖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讲好黄石党史故事,传播档案声音,持续擦亮《红色记忆—黄石党史故事》“爆款”档案资源开发及宣教经典品牌,拍摄《红色记忆—英勇的红三军团》系列短视频,编撰出版《红色阳新历史文化研究》等精品编研成果,争做红色档案资源宣教的引领者和拓荒者。

(三)推进数字赋能。准确把握数字时代档案工作新趋势新要求,推进档案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一是提升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率,对数字化加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采用人工+计算机质检+第三方机构抽检+复查专班全员质检相结合的方式,从严从实从细把好数据质量控制关。不断优化档案管理软件功能,做好电子档案的“四性检测”,把好电子档案接收进馆第一道关口,构建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并重的优质档案数字资源。二是推进档案数字化向档案数据化转变,实现档案利用从线下到线上,从目录图像到全文数据、从PC端到移动端,从跨馆到跨省的飞跃,推进档案数据化管理迈入快车道,赋能智慧检索、智慧编研、智慧馆库等建设,拓展档案数智建设广阔发展空间。三是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进程。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归档功能建设,与档案管理系统相互衔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做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互联互通。巩固国家级、省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本地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全力保障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等,做到“建”“管”“用”并重,全面提升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运行质量,实现档案事业数字转型跨越发展。

(四)筑牢安全防线。准确把握档案安全底线和红线,着力构建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档案安全体系。一是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档案领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强化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管措施、档案鉴定销毁、重要电子档案异地备份等有关制度规定,强化制度刚性。二是筑牢档案安全“防火墙”。配齐配全档案安全设施设备,做好库房“八防”管理、珍贵档案抢救与保护、数字化外包服务安全、网络和存储安全、系统安全、档案开放和利用安全、异地异质备份等工作,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切实守好档案工作“生命线”。三是积极防范档案安全风险。定期举行安全、保密知识讲座和消防演习,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档案优先抢救和妥善保管。实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重点对各类档案管理系统及网络平台进行监测,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审核,织密织细档案安全“防护网”。

(五)增强业务素质。准确把握新时代档案人才队伍培养的要求,做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档案人才。一是强化档案法治实践。学懂弄通悟透《实施条例》,坚持新旧对比学、联系实际学,将职责和工作摆进去,依法依规做好档案的收存管用工作。将档案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捍卫档案合法权益,对档案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不断加强依法管档治档水平。二是强化档案数据管理技能。跳出传统档案管理思想枷锁,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技能,强化档案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学与思、学与用,学与干结合,争当档案信息化工作行家里手。三是强化争先创优意识。立足争先创优,牢固树立“忠诚可靠、求实创新、担当作为、淡泊清廉”的档案工作导向,争做“新时代清廉有为档案人”。坚持“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做到在学习上领先、在业务上争先、在工作上率先,在急事难事中增长才干,争创优良工作业绩。

“良法而制、普遍遵守”是法治的基本内涵,档案工作者应当将档案法治思想根植于内心,以法治思维客观全面看待档案工作,追寻档案背后隐藏的智慧,以良法促善治,让《实施条例》如灯塔般指引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前行的道路。(作者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