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档案故事

档案故事

“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 浅析审计档案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2  来源:本站   

浅析审计档案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的路径研究

黄石市审计局 刘雨萌

摘要:审计档案是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记录,在审计监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审计质量最后一关。本文通过对审计档案的基本特征进行展开说明,客观分析审计档案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规范审计档案管理的路径与方法,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提升审计的质量,进而拓展审计监管职能的宽度与深度。

关键词:审计档案;工作质效;路径

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人员在长期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纸质、语音、影像等多种媒介形式存储的资料,是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取证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审计案卷,是对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反映,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依据,具有程序性、专业性、独立性、连贯性。

一、审计档案的基本特征

(一)程序性。随着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审计工作包含的内容日益丰富,如确定对象、制定方案、人员分工、出具报告等一系列审计程序。各审计环节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实施。审计结果定性、报告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以固有审计工作程序为依据开展,不断加强审计工作的程序性,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

(二)专业性。审计档案是对审计监督工作开展的完整记录与真实反映,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者是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审计档案的归档整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条例来实施,例如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为后续审计复核等环节提供依据,确保了审计档案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审计档案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三)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与审查,要求审计工作在审核、 检查、评价等工作中坚持独立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工作通常由专业的审计机构、审计部门或国家审计机关实施,依照《审计法》《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规范开展审计工作,是法律效能与社会性质的有机统一。审计人员只有始终坚持独立性原则,依照法律审查与核实,才能通过审计报告真实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

(四)连贯性。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进行连贯的审查与核实,才能通过审计报告真实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从确定审计对象到征求意见,再到完成审计报告,这一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是相互支撑的统一整体,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整个报告都会出现偏差。实际审计工作难度还包括需要跨年度进行的审计活动、按照不同年度分类的审计项目等,审计人员应该在所有审计活动都完成之后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活动的连贯性。

二、审计档案在现实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客观反映审计工作。审计档案是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重要资料的集合,它真实收录了从审前调查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工作流程,完整反映了每个审计问题的发现、核查、定性及最终写入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档案中的取证单及所附证据材料、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对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审计业务会议纪要等材料系统完整地还原每一个问题的发现、产生、上报和如何进行反映的全过程,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当前审计任务较为繁重,审计项目多而繁杂,对于以往开展的审计项目,特别是大型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在事后很难完整地还原审计问题的具体核查过程,具有一定审计风险。而审计档案是审计过程真实的记录者,在审计项目结束后按照要求将审计资料完整、有序地进行整理归档,使审计报告有据可查、审计问题有迹可循、审计工作有证可依,从而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三)项目开展提供参考。审计档案有一套清晰的、易于理解的编排顺序,通过查阅审计档案中各项程序文件,能快速映射到对应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能找准工作切入点,迅速熟悉审计流程及工作的重点;审计档案中证明类材料大部分所附证据具有客观性和合法性,如合同文件、签证单和数字表格等,是审计取证记录和工作底稿界定问题的有力支撑,通过分析其中的佐证关系,了解审计思路和方法,培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审计思维。通过查阅审计档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规范审计档案管理的路径与方法

审计档案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又对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总结审计经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科学规范地管理审计档案,对维护审计资料的完整和安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升档案管理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压实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促进审计档案与审计业务工作有机统一,明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结合重大审计法规、规章的出台,进行集中宣讲,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档案整理的能力,筑牢档案安全,为提高审计档案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整体工作规划,提高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比例,坚持把强化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审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立卷、移交、保管、借阅、销毁等各项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全过程的管控,严格执行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数字化档案工作,建立档案和文件目录电子数据库,实现审计档案以及各种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电子化归档;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审计档案的网上查询和资源共享。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学会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使审计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业务工作信息化、档案管理科学化。

四是加强审计档案再利用。审计档案最终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对审计档案的利用。一方面,要将其参考作用发挥出来,积极借鉴相关经验指导审计业务工作,为审计科研等工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应将审计档案的服务作用发挥出来,用审计档案为审计监督服务,为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慧敏.规范审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6):115-116

[2]刘继红.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审计档案管理与利用[J].财政监督,2017(03):73-75

[3]崔荣星.规范审计档案管理探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