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档案故事

档案故事

【档案人在读书】《干法》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3-18  来源:本站   

根据读书小组安排,2月份,有幸拜读了《干法》一书。《干法》是传奇式人物稻盛和夫的新著,是《活法》一书的姐妹篇,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新的超级畅销书,一年内再版19次。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这本书中,我们能获得很多的精神感悟和心灵冲击。我在这里就体会最深的三点进行交流。

1.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干法》的核心:“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艾伦弗洛姆在《爱的能力》一书中说:“爱是一种能力。”我认为,热爱工作也是一种能力,就看我们是否愿意去培养这种能力,能否去接受它,品味它。

能幸运的将兴趣和职业合二为一的人凤毛麟角,那些在每一个岗位都能做得不错的人,他们其实不是因为幸运,也不是能力有多强,而是能在每一段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源泉。与其费尽心思去东挑西拣,不如扎扎实实沉下心来把握眼前,尤其是我们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圆满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今天的现状是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今天的选择决定几年后的工作状况。不管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带着感恩的心态投入其中,不要停下提升自己的脚步,因为握在我们手里的能力,刻在自己心里的知识,谁都抢不走,那是我们行走世界的底气。

2.工作是改善思想,锻炼人格的“实践”

《干法》的道理:讲的都是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道至简,这些朴实无华的道理听来也许十分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玩过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游戏是在打败一个个怪物和敌人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其实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鲜有人能一生顺遂,无不是在解决掉一个个的棘手难题,又迎来新一轮的麻烦挑战中循环往复。

出现困难时,重要的不是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对此,我想分享书中的两个思路,第一是要有执着的、强烈的不服输的信念,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一个好的心态可以找到无数种解决方案。第二是要正确对待困难挑战,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自己的能力。当自己没办法解决时,不要气馁,这只是因为能力暂时没达到,而人是在不断跃迁的。

反躬自身,不管是之前在利用科、编研科、年鉴科,还是现在在办公室,作为档案史志工作的新人,一路走来,也在不断升级打怪中提升自己、磨炼自己。正如文中所说:工作是改善思想,锻炼人格的“实践”。但因为工作经验尚浅,对馆藏资料不够了解,对相关业务不够熟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解答别人提问时常有“不能详尽解答”的喟叹遗憾,在撰写文字材料时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本领恐慌。所以更要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常怀勤奋虚心的学习热情,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岗位知识学习,不断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3.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干法》的心态: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接触过的人类型中,有聪明敏捷型还有忠厚老实型,大家都以为聪敏的人更能胜任工作,连稻盛和夫也这么想。可是后来才发现真正留下来并且能成事的,是那些愚直的人,他们像蝗虫一样默默努力、坚持下去。而那些聪敏的人认为现有的公司匹配不了自己的才能而早早离开。在一个行业深耕下去,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才能收获最后意想不到的成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工作中难免会有面对繁琐重复时的懈怠烦躁,也会有面对瓶颈和压力时的困顿厌倦,但磨炼方显初心。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我们周而复始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日复一日模范地履行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作为服务部门,单位的形象和群众对我们的印象,来自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刻。我们档案史志系统,在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文明的窗口服务,以合理合法的业务指导,以及为社会主义大市场做好服务的态度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去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作为一名兰台人,更需要我们每一颗螺丝钉去站稳岗位,不断夯实基础干工作,切实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措施上到位,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档案史志力量。(作者系黄石市档案馆办公室副主任 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