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古乐楼
位于阳新县兴国镇阳新县实验中学内的古乐楼(又名“古月楼”、“鼓乐楼”),阳新当地俗称“儒学堂”,始建于北宋,距今1000余年,是兴国州(阳新)官办学堂建筑之一。这座古楼占地109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一进二层阁楼式砖木结构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面,青石圆砌满月形大门,门额上刻有原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先生题写的“古乐楼”三字,大门两侧刻有“道德昭昭光古乐,英才济济耀富川”对联。古楼的一层为明伦堂,又名宏览堂;二层为尊经阁,通往二层的楼梯左侧内墙上镶嵌清康熙四十一年《训饬士子文》碑。
现有资料可以考证的阳新最早的官办学堂创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当时被称为兴国州儒学学宫,由官府派员管理,择品学兼优之士任教。既是传授儒学经典、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是当地文人士子祭祀孔子的地方。
兴国州儒学学宫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其早期主体建筑包括正门、石桥、两庑、大成殿 、明伦堂和敬一亭等,整个建筑历经多次重修、改扩建和维修。清咸丰年间,兴国州儒学学宫毁于战火,咸丰五年(1855年),由翰林院编修陈光亨(今阳新枫林人)主持修葺,改明伦堂为崇圣祠,改敬一亭为古乐楼,而古乐楼则是至今尚存的唯一一栋建筑,被誉为“兴国第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