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地方志研究

地方志研究

【方志黄石】《文物里的黄石》第三十九集:伍氏宗祠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本站   


第三十九集:伍氏宗祠


位于阳新县王英镇大田村的伍氏宗祠,据记载,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第四十世孙伍纶备修建。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族人在现址上再度重建,保存至今。宗祠为一进四重砖木结构,是明清时期鄂南赣北一带典型的民间建筑。过梁上悬挂有清朝乾隆年间“铁御史”陈光亨题写的 “世德发祥”匾额。

抗日战争时期,伍家祠曾是八路军指挥所。1944年9月,党中央派遣359旅一部组建南下支队,深入鄂东南开展敌后工作。10月31日,南下支队正式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1945年2月25日,南下支队在阳新白沙铺越过阳大公路时,击溃了日军的一个运输队。26日中午,部队到达大田畈、伍家祠一线,指挥部设于伍家祠堂。

日军在阳大公路遭南下支队打击后,纠集600余人,于26日向大田畈方向扑来。支队五连二排奉命推进到主阵地前的无名高地阻击,予日军很大的杀伤。入夜,部队向无名高地的日军发起进攻。担任主攻的二连,在连长朱新阳的带领下投出一批手榴弹后,冲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朱新阳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他一手将肠子塞了进去,捂着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日军在南下支队三面夹击下,见大势已去,急忙突围逃走。朱新阳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这次激战是南下支队进入江南以来的第一次大的战斗,击毙日军70余人,伤敌多名,沉重打击了鄂东南日军的嚣张气焰,为部队胜利南进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