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槐花林
大冶铁矿, 被誉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是中国从洋务运动留存至今,且仍在生产的企业。从1890年到21世纪初,大冶铁矿共开采出铁矿石1.4亿多吨。然而,每采出1吨铁矿石,就有3吨废石堆积在矿山周围洼地,日积月累,废石堆积如山,自西向东延绵十余公里,寸草不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冶铁矿就意识到矿区环境恶化,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成立了一支83人的绿化队伍,专门从事矿区绿化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冶铁矿拿出3.3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复垦试验研究。科研人员首先在废石场上试种复绿普遍种植的法桐、白杨、泡桐等树种,结果全部枯死。科研人员经反复分析,认为废石多为大理岩、闪长岩,石质不易风化,不保水,难固氮,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于是选择刺槐、马尾松、侧柏、旱柳、紫荆、藤类等豆科植物进行试种。随后,科研人员又从这些豆类植物中进行筛选,选出刺槐、旱柳、藤类三种。经过反复试种,最后选定刺槐。
于是科研人员在废石场上种下了3000株刺槐苗,经过一个冬天,两个夏天后,成活率达75%。随后,大冶铁矿投入1780万元资金对废石场进行全面复垦,每年平均复垦绿化100—150亩。到2010年,先后在硬岩废石场上种植刺槐120多万株,复垦面积达397万多平方米,创造出在石头上种树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