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史志文化 > 地方志研究

地方志研究

【方志黄石】《文物里的黄石》第二十三集:商代连珠地纹青铜铙

发布时间:2024-12-12  来源:本站   


第二十三集:商代连珠地纹青铜铙


现藏于阳新县博物馆的商代连珠地纹青铜铙,高24厘米、宽19.8厘米、厚12.2厘米、重5.1kg。器身上大下小,横断面为橄榄形,柄残,圆形中空,器身两面饰有连珠地单线条组成的图案。1974年,发现于阳新县白沙镇刘荣山村。 

铙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击鼓为进攻,击铙为退守),是殷商时期礼制的代表乐器(如,亚弜编铙,商代,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了西周中晚期,铙演变成了甬钟,后又逐渐发展为人们所熟知的编钟,编钟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数量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排列组成,击打形成旋律,用于祭祀或宴饮。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是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 

青铜铙用途的演变,是古人崇尚礼乐的一种体现(《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反映了礼乐文明的强大影响力。